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、推进能源转型的背景下,中国提出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战略目标,推动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。然而,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性、波动性和间歇性,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导致的系统惯性下降、电力大数据异构性与实时性矛盾以及电力系统日益复杂的运行特性,对电力系统的安全、稳定、经济运行提出了巨大挑战。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,为破解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。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力大数据的深度融合,将充分挖掘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的数据价值,实现电力系统低碳优质的规划设计,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、高效优化,运行趋势的精准预测,故障隐患的提前预警,以及用户行为的精准画像,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、稳定、经济运行提供核心支撑。为此,《电力大数据》拟推出“面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”专栏,面向广大专家学者征集相关领域发展的相关前沿成果、关键技术、仿真软件、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原创性论文成果。欢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、电力工作者踊跃投稿。
一、征稿范围
1)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赋能的电力系统优化
- 配电网多时间尺度优化运行;
- 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与可靠性分析。
2)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接入的智能技术
- 风光水发电功率预测与不确定性建模;
- 算力-电力-储能联合优化。
3)电力大数据驱动的碳减排与电碳耦合
- 碳足迹追踪与电力系统低碳调度;
- 电-碳市场协同机制与算法设计。
二、征稿要求
论文撰写可参考但不限于上述选题。应为未经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,与本次征集主题和方向相符,论点明确、数据可靠、方法正确、结论可信、内容创新、逻辑合理。
三、投稿方式
请使用《电力大数据》官网上的论文模板。投稿前,请仔细阅读投稿须知。请将稿件电子版及相关图片、数据表等附件发送至网站电力大数据http://dldsj.ijournals.cn
四、征稿时间
专栏投稿截止时间:2025年9月30日
注:获得录用但未入选专栏论文,按照自由投稿安排后续发表时间。
五、客座编委
1、张璐,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,教授/博士生导师,IEEE Senior Member。入选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2023-2025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,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青年托举,中国农业大学杰出人才。长期从事电力系统与智慧能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。近年来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/青年项目2项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、省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、国家重大军工项目子课题及企业横向项目30余项。
2、方斯顿,重庆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国家级青年人才项。主要研究储能系统测试建模与控制。发表论文50余篇,第一作者于Springer Nature出版英文专著1部,获2022年Springer Nature“中国新发展奖”(能源领域唯一获奖者)。现担任IEEE IAS能源系统委员会“微电网与虚拟电厂”分委会秘书。
3、蔡永翔,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,配网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,高级工程师,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二级领军技术专家,贵州省“千”层次人才,博士/硕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方向为柔性直流配电、综合能源技术、电碳耦合技术。
六、联系方式
联系电话:0851-85592964